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红卫兵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严正带人,把许柱石家一丝不苟的搜查了遍,发现十几封信件,打开一看,是江荷与许昭雪所写。

    其中江荷信是1969年所写,内容大致是江荷带着孩子在云南艰辛的生活了三年,最后因生活所迫,加上父母的压力,于是再婚嫁给了一个工匠。后续的信中不断表达了对许柱石的思念之情以及会想方设法的将孩子抚养长大成人的情感。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这种思念慢慢变淡,最后成了诀别书。

    最后一封是1976年所写,也正是‘文革’结束的时候,这时候,许柱石高兴的写信给江荷,要江荷带领孩子来凌岭一家人团圆,却遭到江荷残忍的拒绝。江荷在信中表示,自己不会脱离工匠来凌岭找许柱石,并且告诉许柱石,她已为工匠生下了三个孩子,不会离开工匠。

    而许昭雪的信中,却写得异常悲伤。母亲改嫁后,第一年就为继父生下一个男孩,第三年在产下一个女孩后,便慢慢的顾及不到自己,态度也越来越冷淡。面对继父的偏心,以及时常出手打骂自己也逐渐变得麻木不仁,不为所动。而许昭雪的最后一封是1980年所写,年仅14岁的许昭雪决定离家出走,跟着邻村孩子一起去缅甸赚大钱,等赚了大钱后,就回来杀了继父和继父的孩子,再来凌岭找许柱石一家团聚。另外的一些信件中,许昭雪也表达了理解母亲的不容易,以及母亲为什么给自己取名昭雪。许昭雪在内心一直相信,他就是他父亲的希望,总有一天他可以为自己的父亲沉冤昭雪。

    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了,并且伴随着许昭雪一生,很难想象,许昭雪这些年来是如何生活过来的。

    “去缅甸赚大钱?”凌风默念着最后一句话:“莫非贩毒?”

    云泽看完信,看着许柱石,试探性的问道:“昭雪现在还好吧?”

    许柱石仿佛没有听见一般,继续看着手中的《屈原列传》。

    见许柱石不搭理自己,云泽继续问道:“如果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成为东南亚一大毒枭了吧!”

    许柱石依然不为所动。

    凌风可没云泽这么尊敬人,向许柱石发出挑衅:“如果原始森林抛尸案的背后,还能联想的话,那一定是仇恨与杀戮。”

    许柱石这才慢慢的抬头看向凌风,镇定自若的说道:“你们警察主要是搞侦查破案工作的,你信不信,世上有你们破不了的案子?”

    凌风突然笑了,笑的很是自信:“至少到现在还没有。”

    云泽也表态:“世上没有完美的犯罪,真相会慢慢的被揭开!”

    许柱石突然大声的笑了起来,笑了好一会儿,慢慢的放下手中的书籍,又在云泽和凌风之间来回打量,最后看着云泽:“真相是只有一个,但有世上确有完美的犯罪。”

    “哦?是吗?”凌风嘲讽的反问,继而用很严厉的口吻说道:“那我到是很想领教一下,什么是‘完美的犯罪’。”

    在许柱石这最后不欢而散,警方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许昭雪杀人,许柱石抛尸。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凌风和云泽的推测,但这次来访,还有获得了一定的线索,至少有了方向。

    回到办公室,萧鹏分析案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许昭雪在经过童年继父虐待、母亲视而不见的冷淡态度下,出现逆反心理。如果说,许昭雪在缅甸活了下来,那么他说的赚大钱肯定是指‘贩毒’,而缅甸、泰国、老挝边境的金三角地区就是这些毒枭活跃区。在按时间推算下来,许昭雪到今天应该50岁了,一个在中缅、越南、老挝等国边境靠自己能力混了6年的人,在犯罪上,确实能做好不留丝毫痕迹。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许柱石那么自信的原因吧。”

    “可他为什么在外地杀人要抛尸到凌岭呢?”严正提出质疑!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