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在应酬时才娱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哪,这是新歌吗?”我问。

    “噢,”别人的脸色有点尴尬,

    很怕冒犯你的样子,

    “还还算新啦,不过是两年前的而已”

    一个忙人的切身之痛,在他偶尔上ktv时,你可以感觉得到。

    上个星期和以前的工作伙伴们上ktv,实在让我“懊恼不己”

    首先,发现电视里出现的每一首歌都很陌生。“天哪,这是新歌吗?”我问。“噢,”别人的脸色有点尴尬,很怕冒犯你的样子“还还算新啦,不过是两年前的而已”

    “这些歌我都不会唱,也也没听过,你们怎么都会?”

    “别难过,不要紧,”有人马上出言“安慰”:“这跟年纪无关,你太忙了,哈哈哈!”这叫自取其辱的问题。

    一腔热血已经被敏感的“年纪”浇熄后,又有人乘胜追击:“喂,你怎么不唱啊?先前你不是夸口说自己是歌后吗?来,看看点歌排行榜”

    我从第一名看到第一百名,发现自己只会唱两首副歌。“只会唱副歌的人,到ktv是不是只要交一半钱就好?”我开玩笑说。

    “没关系,我来帮您点好了,小放牛会不会唱?”

    我差点把桌前的杯子“不小心”洒到他头上。小放牛?那是我幼稚园毕业公演的表演戏码,分明是把我看扁了,太可恶了。

    伴皇帝?王昭君?不知死活的七月半鸭子还继续问下去

    看我的脸色由白转绿,自以为年轻的发言人终于暂时停止流行炮攻击,问:“那‘就在今夜’你会唱吧?听我大姐说,你们读书的时候这首歌很红”

    “对对对,”我连忙说“那时候我正在念小学吧”

    所有怀疑的眼光毫不留情的射向我。

    “别难过啦,你保养得很好。”有个微弱的声音自以为是的说。

    我得到一些感想:一、别偶尔才上ktv,不然你干脆就一辈子不进ktv,否则你会有沉重的无力感。二、别跟年龄有断层的人ktv——否则有人唱南屏晚你会很无趣,想笑不敢笑,会得内伤;有人唱无印良品,你以为是识货的以为商店名,别人会得内伤。三、别跟每一首歌都会唱的人上ktv,他们只是需要听众而已

    我是不是太忙了呢?从ktv回家之后,我面临前所未有的挫折感、落伍感与自卑感。

    狠,别偶尔才上ktv,别忙到娱乐只是应酬啊!我又对自己说。

    守望而不相助

    只求自己茶余饭后开心,

    对他人处境缺乏积极的关心,

    常是我们对付邻里的生活哲学。

    到林口的朋友说,白宅在白晓燕案发后很热闹,有人专程包游览车前去,门口也有些小贩在卖香肠摆小吃摊,偶然成为北台湾另一观光重点。

    “唉,台湾人真是懂得守望而不懂相助。”他说,我有同感,淡淡的嘲讽之中,有沉重的无奈。

    前往参拜的人潮中,当然有人怀着感同身受的悲哀而去,但看热闹的,何处不是大有人在?就跟警方开的检举专线一样:固然有人是真的想提供报案线索,但恶作剧的电话也不胜枚举。这种只想在无聊时“凑一脚”的行为,只求自己茶余饭后开心,对他人处境缺乏积极的关心,常是我们对付邻里的生活哲学。

    从小我们看了太多“守望相助”的标语,事实上,我们常常只做到“守望”而不相助。街道邻居的老公打老婆,你一定告诉你的朋友、爸妈、办公室同仁说,你家邻居有婚姻暴力“耶”但你从不会出力或出口管一管人家的“家务事”

    以此类推,邻居的小孩被打得哇哇叫,也是人家的“家务事”;邻居的老公有外遇,你不知不觉成为“压力团体”——有位走过婚变的女子说,在处理外遇事件时,她最痛苦的是知情的朋友和邻居三不五时打电话来探听:“今天他是不是没有回家?”离开婚姻后,需要惜钱周转,大家却假装不知道。

    这种关心,叫作二度伤害。

    我有这样的经验:处理意外的家中丧事时,当事人本身必须面对的悲伤,仿佛感觉到自己的灵魂被人浇了硫酸,再理性的人都需要一段时间调度和静养。“心灵鸡汤2”中有个作者说,他遭逢丧亲之痛时,最怕那些一来就问个没完没了、以包打听的态度来表示关心的人,也害怕听到“节哀顺变”“人死不能复生”这种客套的安慰话。他最感激的是一位来探访、只是陪着流泪但什么也没说的朋友,那才是他最需要的。

    你要像一只蜜蜂,从有刺的玫瑰花采出甘甜的蜂蜜。反观某些媒体,在人家治丧的期间,叨叨不休地要丧家出来说话,表示意见,自以为是在主持公道,我看了实在不忍心。我们若只知“探访”别人的痛处,是只守望而不相助,并没有比在丧宅门口摆小吃摊的人心态好。

    你的表情伤残了吗?

    真正问题虽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努力装笑脸,

    让自己运离“皮笑肉不笑”或

    “皱着眉头笑”的窘境,

    也未尝不是一种训练。

    录超级太阳台“花边新闻”时,请到前辈作家艾妮,谈的题目很有趣,叫作“表情暴力”

    所谓表情暴力。就像一首歌的同一样:“你连笑的时候都不快乐”

    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确实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看见这个名词,我恍然大悟,某些人,分明是好人,分明也“居功高位”分明是爱人若己或爱人胜己,但是没办法得到身边的人或情人“应有”的感激与敬意。

    一个工作辛苦、持勤养家的父亲或母亲,脸上如果带着表情暴力,亲人很容易感应到他周遭的“磁场”不太对劲,他或她终将发现:我对你这么好,你们这些没良心的东西,竟然躲着我,或什么事也不肯跟我说!

    他们不说,躲着你,只怕遭受“表情暴力”的摧残。

    婚姻和爱情也是一样。我常看到有“怨偶”表情的男人或女人,他们自觉“无怨无悔”(才怪!)的牺牲与付出、不求回报和给予,却任表情泄露自己的心事,使对方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力,久而久之,当对方能拥有一方“乐土”时,打死他他也不愿记得回报你。“我就是不愿再看到他的脸!”我相信,这是许多只想“逃走”的情人或配偶,心中不敢坦白的真实声音。

    职场之中,连笑起来都不快乐的人比比皆是。按照“传统式”认定,这些人一定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了!有些老板会格外赏识有“表情伤残”症的员工,但他一升为主管,可以造成“一人得道,鸡犬走避”的局面。非关能力问题,只因想到天天要看他的脸色,人人不快乐,大家一起表情伤残了起来。

    让自己快乐,不是装笑脸就可以,这牵涉到你是否真正找到生命出口的问题。不过,真正的问题虽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然而努力装笑脸,让自己远离“皮笑肉不肉”或“皱着眉头笑”的窘境,刚开始可以是“笑比不笑难看”但也未尝不是一种训练方式。习惯了,就会成自然。练习久了,也会变成真的吧!

    你是压力人物吗?

    工作压力是你治自己的,

    但情绪压力确实常是别人给的。

    令一个人开心的方式如果错误的话,

    很容易为他常来副作用。

    不久前看到前辈作家吴娟瑜的一篇文章,谈到所谓“压力人物”说法非常有趣。

    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