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在应酬时才娱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她说,有五个指标可以判断压力人物。压力人物:一、总让你对他感到愧疚;二、对他责任未了;三、对他有话也说不清;四、对他敢怒而不敢言;五、对他言行反感。

    既有这些负面感受,却无法逃于天地之间,从而产生人生无奈的沉重压力。

    现代人常把“压力太大”当成口头禅,但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工作压力,在台湾大概还不致造成太多“过劳死”但压力人物却常教人活得生不如死。

    工作压力是你给自己的,但情绪压力确实是别人给你,然后你又多乘了几倍送给自己。

    奇妙的是,在职场之外的人际关系之中,你讨厌的家伙,可以把他当乱叫的小狗,他的言行未必会给你压力;反而某些关爱的眼神,会带来沉重的压力,比如,主观意识太强又太关心你一举一动的父母。老是以怨恨的口吻责怪你没时间陪他的老公或公婆、太喜欢把你的私密事情当成她自己的事的闺中密友、老是问你为什么不结婚的远亲近邻

    关心一个人的方式如果错误的话,很容易为他带来副作用。传统上习惯说“我这是为你好”的人,得把着自己的脉诊断一下,你,到底真的帮了什么忙?是不是反而因为关爱使别人压力很大?

    对于某些在沮丧时必须自我消化掉情绪的人来说,关心者急于“分享”反而会带来沉重压力。

    常常提出“你爱不爱我?”“你根本不在乎我!”之类的质疑、或动不动盘查行踪的爱人,也常使自己成为对他人施加压力的人物而不自知,一味地扮演他的角色。

    为小孩教育问题争吵,天天“爱之深,责之切”的父母,当然也是对他人施加压力的人物。

    某些过分热情的人也容易成为对他人有压力的人物。心理学家孙明明曾说:“某些心理有问题的人常常特别热情,而他们热情的原因是自己需要别人的热情。如果你没有给他‘适当’回馈,他会变成你的压力人物。”你的冷漠(其实只是温度不同)对他也是一大压力。

    很多忙得身不由己的朋友和我有同样感慨,当不得不忙得焦头烂额时,有人不时对你说:“钱要赚,身体也要紧,你那么忙干什么?”

    如果你问人家“你好吗”在“我很好”之后又如上“你真的很好吗”这样的问句,我想,你可能也不自觉变成现在很时髦的压力人物。

    爱心要有耐心

    这个社会的爱心生病了。

    事实上,不只男女之间,

    我们所有的爱都生病了。

    最严重的是,

    我们对生命本身缺乏尊重,

    对我们的责任缺乏全盘考验。

    “eq高手”有一集做的是“兽医”专题,我因此养了一只猫。因为那只猫,我常到兽医院去,认识了很多名人的狗,包括傅薇的狗、恒述的狗台湾动物医院的院长谢庭智医师有感而发地说:“当狗,还是要当名人的狗。”

    为什么?他说,如果是沾了名人名气的狗,很容易找到好归宿。某明星捡到一只流浪狗,送到医院整治好皮肤病后,在媒体和网络上登高一呼,就有数千人想领养这只小土狗

    这只狗是不折不扣的小土狗,但因为与名人有了点关系,看来下半辈子会过得不错。与名人有关的狗,果然不同凡响。所以,谢医师说,下次要请大家领养流浪狗,一定要动员大批影歌星,保证有效。

    “我牵的是刘德华(或张学友、徐若宣)的狗哟!”领养名人的狗,大概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句话吧!

    据说,不久前张佩华主持超级太阳台的宠物节目时,曾在节目中答应送出一只小名种狗,结果收到近万封明信片,希望狗落自己家。

    满街面临不人道捕杀的流浪狗,要是知道这件事之后,一定会明白“狗仗人势”的真正涵义,大叹:“人眼看狗低”的势利。

    其实,满街的流浪狗不一定就是“没人要”的土狗。有一次我到台中县的某住宅区里的一条街上,就看到两只流浪的贵宾狗和一只大狼狗,他们身上都有皮肤病,而且都是很严重的,可见他们已经流浪很久了。有个朋友在复兴北路咖啡厅,也曾在一个星期内捡到三只哈斯奇大狗,大概是小狗好玩,狗大了养不了,主人就把它们丢掉。

    名犬有皮肤病就被主人弃养的例子很多,宠物的主人们的爱心,未免太缺乏耐心,绝大多数的皮肤病,都是治得好的。

    我曾说,这个社会的爱心生病了。事实上,不只是男女之间,我们所有的爱都生病了。

    病因就在于:一、我们的爱缺乏耐心;二、我们的爱越来越带有“功利”色彩(虽然,我们一直在批判爱情的功利主义,却无奈地身陷其中)。最严重的是,我们对生命本身缺乏尊重,对我们的责任缺乏全盘考量。

    宠物不好玩了,眼不见为净,希望爱心人士将它捡去,这是很多人的作法哎呀,对待过去的爱人和糟糕的情人,我们为什么不肯这么豁达?

    想要重复快感总会大失所望

    续集对观众们的感觉,

    大概像与旧情人再度的相会,

    再灼热的死灰复燃,

    都比不上昔日不经意烧起的那把曾经燎原的野火。

    续集总是在千呼万唤中始出来的。

    续集总是在让人翘首盼望己久后,发现淡淡的失望。

    续集也像隔夜的面包,不管你如何想找到原味,不知怎地就不香了,徒然使你怀念着它第一次出现时的味美生鲜。不管你如何为它加料,涂奶油果酱,它就是不如第一口吃它的滋味。

    可是我们还是等待着续集,为什么呢?因为人心舍不得不重复惊喜。而惊喜,第二次就是老套了。

    因为第一次的体验是那么光华亮丽,所以我们想再尝一次。看好莱坞电影续集的感觉,很像到迪斯尼乐园里搭“太空山”云霄飞车。第一次,心惊胆跳,却感还没过到瘾就结束了;于是又千辛万苦地排了队,再搭第二次。第二次未必会过到瘾,但一定没有了第一次那种“悸动”的惊喜。

    暑假是过去大热卖电影续集的百花争妍期,去年,捍卫战警侏罗纪公园有了续集,蝙蝠侠已有了第四集。我与朋友看完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同感想,那就是:都不如第一集好看。看完,脑子里老浮现中国人那句老成语——狗尾续貂。让我想起飘的续集,比起原书来,真是惨不忍睹。

    朋友不甘愿地喃喃直呼上当,我说:往正面想想,人家拍续集,砸的钞票铁定比第一集多,成本也不比第一集少(至少,演红了第一集的家伙,片酬就三级跳了),人家花那么大力气拍,而你才花两百多元台市,两个小时看,就当娱乐吧!后悔些什么?

    续集往往拥有比第一集更多的资本,因为“赔率”变小了,资本家敢于投资,明星抢着拍戏,但在这么充分的资源拥护下,却不如第一集吸引人,为什么?

    我想,第一集像企业家第一代一样,也许胼手胝罪,但有野心有理想,要背水一战;第一集是拓荒英雄,孤注一掷的魄力自有一种难以抵挡的艺术魅力。第二集是企业家第二代,总有理想,魄力是没了。在出资者的要求下,走的须是四平八稳的路线,打的是稳赚不赔的算盘,为讨好观众而讨好观众,某种生命力自然流失了。

    续集对观众们的感觉,大概也像与旧日情人再度的相会,再灼热的死灰复燃,都比不上昔日不经意烧起的那把曾经燎原的野火。第一次的还是最美丽,或是最痛心疾首,只因当时你是纯白一张纸,不知纸是会写下什么,没有轨迹,喜怒哀乐的感觉,都很原始。不造作者最动人。

    想重复快感只会大失所望,继续创新吧!别沉溺于塑造人生经验的“续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