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站在阳台上安静了许久,都在默默的思考着什么,直到佩奇打破了沉默道:“美国政府或许并没有准备好挑战大英帝国这一百年来所建立的世界秩序,但是英日同盟对于我国的危害性,塔夫脱总统并非是毫无察觉。
但是,一个替代了满清朝廷的中国新政府究竟是否有能力牵制住日本,我想华府大多数人都是心存疑虑的。不过在我国,资本家的意志往往比总统的意志更强大一些,如果这个新政府能够获得我国资本家的认同,我觉得你这个想法也未尝不可能实现。”
吴川此时突然回过了味来,如果说英日同盟是一道横在美国咽喉上的枷锁,那么当中国无法承担起牵制日本的任务时,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反而是美国人次一等的选择了。
当日本把力量不停的投入中国,美国只需要给中国一点点援助,就能把背后的这根刺给抓住了。接下来只要等日本精疲力尽了,再轻轻一击,就能彻底拔出这根毒刺。
而日本对于中国之侵略原罪,也必将造成东亚地区的敌对情结,美国只要时不时的拨弄这段历史,就能轻易的达成地区间的势力平衡,这显然就是英国人欧洲均衡政策的翻版。
他心中顿时对于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除了日本的野心和帝国主义的本性之外,未曾不是美国试图用中国这块肥肉解除日本对于自己威胁的办法。所以在侵华战争初期,美国人向日本大量出售废钢铁和石油,但是等到日本深深陷入了中国战场之后,美国人又转而选择了支持中国。
牵制日本这件事,就算中国新政府不想干,美国人也会引诱日本人让中国被迫去干。当然主动去干的话,也许中国就能得到更多一些的支持或者叫甜头。
心中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的吴川,不免有些心不在焉的向佩奇回道:“之前听你说,美国在1907年爆发的金融恐慌,虽然在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先生的出面下获得了缓解,但是金融恐慌所带来的后遗症,却一直没能解除。
直到今天为止,美国的经济依然没能恢复到1907年之前的水准,市场一片萧条,工人的失业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我以为,这正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体现。
卡尔·马克思先生在《资本论》中曾经说过:市场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会周期地爆发。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在萧条阶段,商品供给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有所缓和,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再增加,但过剩商品还未完全销售出去,社会购买力仍然十分低下,社会经济呈停滞状态。
所以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企业所创造的商品超过了市场的消费能力。摩根先生虽然解决了市场流动性,也就是让企业暂时能够生存下去,但是他并没有解决市场需求的问题。
所以1907年美国的金融恐慌,我以为只代表着一件事,美国的市场已经无法容纳下美国的制造能力了。美国经济想要恢复繁荣,就需要向外拓展市场。而这个世界又已被欧洲各国所分割,所以美国资本家所遇到的问题和德国资本家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但是美国比德国稍稍优越一些的是,他身边并没有什么强大的邻国,因此美国还能在自己的邻居那里侵占一部分市场。但是美洲被欧洲殖民了三百年,美洲各国除了美国之外实际都是从属于欧洲各国的殖民地经济,美国并不能依靠他们来解决自己的工业过剩问题。
不过中国不一样,今日之中国即便经历了多次入侵,但也依然是一个人口庞大的超过印度的国家。而中国之经济也依然处于一种旧式的封建小农和手工业及通商口岸的殖民地经济相参杂的状况之中。
如果这样一个新兴国家试图走工业化的道路,那么美国今日所过剩的工业产能不仅将会完全被消费,甚至还能再给美国带来30年的繁荣期。所以,我以为美国的资本家应当是会对一个试图工业化的新中国感兴趣的。
而一个完全倒向美国的新中国,将会成为美国资本的印度大陆。当然,他们需要先投入一些本钱…”
佩奇听的若有所思,吴川的想法给了他极大的启发,让他意识到除了犹太民族在这场欧洲战争中将会获得一定的解放,而他自己和他的家族也能从战争中获取极大的好处。
不论是俄国和德国的资本转移,还是对于中国革命的投资,都将会带来极大的财富。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样庞大而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